2025年8月10日星期日

纪实散文

中国“驼峰天使”


北明


抗战时期救护在喜马拉雅群山驼峰运输线上美国援华空军飞行员的中国护士:Rita Wang。中国音译名:王欢笑

王欢笑,英文名Rita Wang,来自澳门。1941年香港大学护士专业毕业,留任实习护士。日本人占领香港后,所有外国医护人员被关入集中营。中国医护人员则不许离开香港,否则格杀勿论。王欢笑她跟哥哥一起,以一个舢板漂离香港,冒死逃回澳门。她在那里一所教会医院工作,见过大量死于医药匮乏的受伤军人。听她的校友说可以在中国战时首都重庆美国人的开的军医院里工作时,她和她的哥哥一起跋涉一千多公里,抵达重庆。重庆国民政府空军总部确证她的身份和技能后,次日即把她送往云南昆明,那里急需懂英文的护士,那里是美国援华空军十四航空空队的医院。在那里,她曾经亲眼目睹她的两个闺密的男友,——两名飞越驼峰而受伤的美国飞行员,死于医院。

不久,为了及时抢救飞机失事的飞行员,美军在驼峰(喜马拉雅山群峰)旁边、云南大理机场附近荒僻处,建立了一个小医院。1944年,王欢笑奉命前往,到了那里她才发现,她是30多名医务人员中唯一的女性。由于欢笑的敬业与她的美貌,她的诗一般的存在,她被美国十四行空队员誉为“驼峰天使”。

多年以后,王欢笑对美国飞虎队、十四航空队飞越驼峰的艰险记忆犹新。她说,每天都有飞机失事,很难找回飞行员的尸体。

欢笑的故事令人扼腕长叹。她在那所医院爱上一名美国飞行员Penny(佩尼)。战争结束前,父亲去世,佩尼提前返回美国。走前他发誓,战后他要按照王欢笑在澳门的家庭地址,找到她。

战后,王欢笑回到澳门。但是,因为母亲去世,父亲生意破产,全家必须另择住处。——佩尼寻找王欢笑的唯一联络方式就此报废。

如果这一迁移还不能注定王欢笑的命运,那么几乎同时发生的另一件事,确定无疑地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搬家时,欢笑的手包被偷。那里面装着佩尼的地址。

巧得就像一个预谋。海誓山盟从此成为泡影。

                               

2006年王欢笑在自己的云南家中回顾往事。2007年6月,这位抗战时期美军驼峰战地医院护士王欢笑,与世长辞。

欢笑后来的婚事,仍旧充满传奇色彩。

当年,在那个美军野战小医院里,欢笑间或跟同事聊天时曾无意说,她从前在澳门时,经常喜欢到一个灯塔那里去逗留。就这一句话,当年医院里一位同事,高盛道(音译:Gao Shengdao)记住了。王欢笑是他的梦中情人,战后,为了找到王欢笑,高盛道前往澳门,先是找到那座灯塔,然后就在那座灯塔下终日等待。时过境迁,可是他居然在灯塔下等到了欢笑——欢笑多年的习惯没改。二人由此成为终生眷属。婚后,他们回到昆明医院继续工作。1949年中国易旗,他们中断了工作,但是没有逃往台湾。欢笑的婆婆年迈体弱,无法远走他乡。欢笑决定全家人留下来。

这一决定,是王欢笑人生故事另一页的开端。文革期间,欢笑被红卫兵殴打致残,成了驼背。挨打显然与她抗日经历有关。此后她对往事闭上了嘴。连她的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曾经是几千名美国驻华空军飞行员心中的“驼峰天使”。

2004年,王欢笑92岁,偶然得知几名当年援华抗战的飞虎队员要重访云南机场遗址。她坚持要去与飞虎队员们相见。这个要求令自家儿女惊讶不已:这些外国老头儿跟他们家老太太有什么关系!?欢笑为了说服儿女同意她前往,合盘托出了自己的故事。结果是,老人如愿以偿,跟那些飞虎队员及其后代重逢了。

“美军损失飞机500多架,牺牲机组人员1500多人”。在她的战友们中间,老人用纯正的英国口音的英语这样回忆说。

“驼峰天使”、美军中国战地医院护士王欢笑,文革期间被红卫兵打成了残疾。阔别近60年后,2与旧地重游的美国援华抗战老兵重逢。看他们在一起多么开心!

命运在老人迟暮之年,把拿走的彩球又抛回来了:老人终于找到了失散的爱侣当年的下落。

这仍然来自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欢笑的哥哥,那个曾经与她一起逃离香港日占区,又一起到抗战陪都重庆的哥哥,后来移居美国,2004年在美国去世。由于他的去世,哥哥的家人有机会整理他的遗物。在遗物中,家人们发现了王欢笑的东西。他们将这些物品寄给了远隔太平洋的中国的欢笑。

——一条中断了几乎一生的线索,就这样连起来了:在那个越洋抵达的包裹里,除了欢笑当年在美军机场医院工作的身份证,还有一张佩尼的照片!最后,最重要的,有几封没有拆开的信。这几封信,是佩尼写的。信封上邮戳的日期是1946年。

佩尼在绝望中曾经疯狂寻找欢笑。他甚至飞到过澳门,在人地两生、语言不通、一无所凭的国家,他到过欢笑的旧址,四处打听并追索他的天使的下落。

57年前的这些信都写了些什么,我们无从知晓;57年后,欢笑收到这些信时,是什么心情和感受,我们只能想象。

中国的反美运动自抗战胜利之后的1946年开始。所谓 “沈从事件”就是当时在野的中共当局为反美宣传制造的第一个谎言。“解放后”,韩战爆发,美国背的黑锅就更多了:“美国要从南北两面包围中国,进犯中国”;“美国要对华使用原子弹毁灭中国”;“美国在韩战中使用细菌战”等等(注:以上三项指控的真相,请参见拙作韩战系列文章《美国韩战期间“南北包抄中国”真相》、《韩战中“美国准备对华使用原子弹”真相》和《韩战期间“美国使用细菌战”始末》等文章),言之凿凿。中国从乡村到城市,有组织、有计划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美仇美抗美运动。从那时起,王欢笑就把自己的抗战往事深埋心间。文革挨整之后,更是绝口不提。

值得欣慰的是,她的经历在漫长六十年黑暗之后,尾声部分终于曙色初现。因此,在她那充满历史含金量的传奇经历即将终结时,封闭多年的心灵奇迹般地打开,多年尘封的故事终于传诸后人,那段辛酸的往事已然有了一个勉强说得过去的结尾。

今年六月,这位九五高龄的老人,这位中美两国并肩抗击日寇时为祖国流血又流泪、献身又遭难的驼峰白衣天使,离开了人世。本文是她在生命的终端,留给我们和未来的故事。

2007年7月7日

原载《观察》

补记:本文资料源自美国援华抗战老兵、前“美国中缅印老兵协会”牧师文达尔•菲利普斯(Wendall Phillips)写给笔者的信。原始信息来自“The Independent”2007年6月8日“Rita Wong: The nurse who cared for tigers”(王莱塔:救护飞虎队员)和英文版的《中国日报》(China Daily)2006年8月15号文章“War Heroine Nursed Secret for Decades”(战争英雄女护士隐藏秘密数十年)。本文脱稿后再次查阅,发现多家英文媒体包括BBC均在七七事变日刊登了王欢笑去世的消息和她的故事。)



回放

沉重的光荣
——纪念中国抗日卫国战争爆发七十周年

北明
 

70年前的今天,日本人密谋寻衅以大举进攻华北,制造了卢沟桥事变,70年后的今天,此刻,在日本的Chiran城市,在一个祭奠“神风敢死队”阵亡飞行员的博物馆里,正挤满了来自各地的日本悼念者。用自己飞机撞沉美国战舰而亡命的敢死队员照片挂在博物馆墙上。其中有一个18岁的陆军少尉,叫Chinishi Uchida。他赴死之前,给自己祖父的信中信誓旦旦要回来:要拎着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脖子回来。他当然没有“回来”。

那个博物馆号称“和平”。和平博物馆坐落在当年神风敢死队员起飞的跑道附近。在弹丸之地日本,这个和平博物馆每年拥有50多万参观者!

坐落在“日本神风敢死队”起飞跑道附近的“和平博物馆”内,墙上挂着敢死队员的照片。
圖片來自網絡

同样是当今日本,一部名为“我为你去死”(I Go to Die For You)的电影,公然把宁愿自杀也要进犯他人国土的这些飞行员誉为“英雄”。这部电影是日本政府一位官员写的。

7月9号,《华盛顿邮报快讯》以“神风敢死队飞行员声望日高(Kanikaze Pilots Gaining New Fame)”为题,刊登美联社的报道。文章指出,“今天,没有人公然号召日本年轻人为这个民族自杀,但是复兴的神风敢死队英雄崇拜与日本社会的一种大趋势相符和,这种趋势就是认为这个国家的战争努力是高尚行为,并且为这种求今日强国而牺牲自我之精神的衰退而悲哀。”文章转述“我为你去死”影片的导演Taku Shinjo的话说:日本人的灵魂之根,具体体现在神风敢死队员身上。

这段报道所指出的事实并不新鲜,谁都知道日本保守势力日强,他们认为日本年轻一代需要更换自己的肠子肚子,武装起二战一代武士道屠夫们的五脏六腑。

日本神风敢死队的敢死战术,实施于二战后期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失利时。这一非常规战术是,以机头装满数百至一千公斤烈性炸药的飞机,直接俯冲撞击美国海军舰艇,以自戕为代价,消灭美国太平洋区域海军力量。

日本军人“提着罗斯福的脖子回日本”的叫嚣,不是狂言乱语,是必欲置诸实施的誓言:他们恨透了打乱他们“大东亚共荣”梦想、打破他们侵吞中国野心的美国那个残疾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翻开英文史料,看看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之前,美国为制止日本对华侵略对日本实行严厉经济制裁措施,可以体会日本对美国的仇恨:

1939年7月,废止1911年签署的美日商约;

1940年5月,对日实行禁运所有飞行制造业的原料;

1941年:
7月,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资产,进一步卡住美国企业与日本商贸关系(这项措施非常必要,美国是自由经济国家,政府一般情况不得干预民间的商业权利);

8月,为迫使日本撤出中国,切断日本石油运输线,同时说服另外两个日本石油来源国,英国与荷兰加盟石油禁运。

与此同时,另一项更直接的秘密军事计划正在付诸实施:7月4号和11号,两艘满载美国志愿飞行员的船舰秘密离开美国海岸,驶往缅甸。他们在那里的丛林中接受飞行训练,准备参加中国抗日战争。最近有研究显示,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及时洞悉了美国空军援华参战的秘密计划。(上述详情参见即将发表的拙文《抗战中的美国》有关章节)

日本虽然被迫回到谈判桌上,但对于美国对日提出的日本陆海空三军,包括警察,全面撤出中国的十点提案,日本百般狡诈,拖延时间,最终决定不宣而战,偷袭美国。此举激怒了本来保守的美国舆论,罗斯福再也不用费尽心机说服他的选民参与欧洲和东亚各国的反侵略战争了,从此美国抗日行为不再限于经济上的援华抵日。太平洋战区一开,日本再也不能无所顾忌地对付中国了。

在上述意义上,日本对美国的攻击,也是对中国的攻击,是对美国维护中国领土完整、民族主权要求的回答,是昭布天下它绝不撤出中国的宣言!作为中国的同盟国,中国抗日的坚决支持者,美国是中国战壕里的盟友。在东亚的中缅印战区,两国面对同一个敌人,——日本。神风敢死行动,则是日本太平洋战区失败之前的拼死挣扎。

据中国重庆民间抗战史学家们统计,为了抗击日寇,“中国军队与日本虎狼之师展开二十二次会战,一千一百一十七次战役,三万八千九百三十一次战斗,整排、整连、整营、整团、整旅、整师成建制地慷慨赴死,三百四十万热血男儿血沃沙场,二百一十四名英年将领从容殉国。”(引自王康巨幅史实国画长卷《浩气长流》第二卷“血肉长城弁言”)。

中国十四年持久的抗日,最终迎来的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

抗战中与他国平等相待,不卑不亢的外交方式,涤荡了清末对外色厉内荏的精神症状:中国第一夫人宋美龄代表中国政府赴美,虽为求援,但是自信从容,举止高雅,她一口流利的英语、一袭中国旗袍、所到之处谈笑风生,所论之题幽默而真诚,演讲抑扬顿挫,内容浩然正气。她的风采倾倒美国国会全场,掌声长达四分钟之久。当年的国会发言人把迎接宋美龄到场的那天誉为“美利坚骄傲的一天”,赞美这位中国第一夫人、这位“全世界出色人物之一(蒋中正——笔者注)的伴侣和助手”是“地球上最杰出的女性之一”。美国人评论说:“蒋夫人4月19日三个小时在华盛顿国会大厦的驻足,是美国历史不能缺少的一页。她在那里的言行相当于世界性的事件。不仅国会议员为之倾倒,那些难于激动的记者也公开承认他们对此前所未闻。”( 引自“China-Burma_India  Remembering the Forgotten Theater of World War II”[中-缅-印,铭记

 
宋美龄1943年访美求援期间,和美国第一夫人埃莉诺  罗斯福(
Anna Eleanor Roosevelt)在一起。

二战被遗忘的战场])。这些“难于激动”的记者中,有一位“一向不动声色”的记者叫Frank McNaughton(福兰克•麦克纳顿),他曾经于1943年3月8日(国际妇女劳动节)在自己供职的美国《生活》(Life)杂志发表题为:“Mme. Chiang in the U.S. Capitol”(“蒋夫人在美国首府”)的文章,报道宋美龄三个小时旋风般的震动美国国会的细节。在文章中,他盛赞宋美龄是“世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她的风采“迷倒国会议员”。文章末尾总结说“如果总司令(指蒋中正——笔者注)能够向蒋夫人征服国会那样征服小日本(Japs),太平洋战争将在眨眼之间结束。以她的优雅、她的魅力、她的智慧,宋美龄直接提升了美国国会并使之超越了自身。”四十年前,美国人曾经领教过慈禧的冥顽愚昧和妄自尊大,四十年后,宋美龄带给他们的惊讶和钦佩,不仅说明两位官府女性个人品行、风格的炯然相异,而且代表中国国家外交的进步;不仅是外交的进步,也象征着古老国族文明的更新。六十年之后,美国总统布什为宋美龄的辞世致词说,“蒋夫人终生都是美国最亲密的友人,在上个世纪的艰苦岁月中,尤其如此。代代美国人都将长忆并景仰她聪敏智慧与坚强意志的品格。”

中国战时以弱对强,苦战死战的行为,惊异国际社会,赢得盟友尊重:1940年8月,纳粹猛烈轰炸英国,危难之际,英国首相丘吉尔为激励英国人民抵抗作战,号召人民以中国为榜样,“效法中国”(Follow China)!1941年10月,纳粹进攻莫斯科,危难之际,斯大林为激励俄国人民坚决抵抗作战,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一样,号召俄国人以中国为榜样,“效法中国”!(参见当年两国报纸——信息源自傅启学编著《中国外交史》P.625 ,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六十一年改定第一版)

抗战期间中国人哀兵铁血、百挫不克、蹈厉锋发的精神,消解半个世纪的民族转型的惶惑、凝铸新的现代化中国的国格、开创中国政局新天地:1942年10月10日(双十节),美英两国政府同时通知中国国民政府,自愿放弃在中国的各种特权,依据平等互利原则另行制定双方经贸条约,并分别与10月24日和30日,递交新条约草案请中国审阅修正。中国外交部当即提出修正稿,请求对方再度审议。至此,中国终于彻底抛弃近代自侮侮人的外交体制——“朝贡系统”(费正清语)和义和团蒙昧心态,以现代谈判方式,尊严而平等地正式走入世界。不久后的1943年1月新条约签订,5月20日互换批文,正式生效。——现代中国的外交格局固然由两个民主国家首先提出动议,但这一动议的产生,乃是中国以抗战国格赢得世界尊重的结果。中国由此被接纳、并被国际社会公认为世界“四强”之一。
 
1943年二战期间,中国首脑蒋中正(左)与美国总统罗斯福(中)
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开罗会议上)。

抗日战争是现代中国屹立于世界的标志,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但是49年以后,中国人无从了解这个标志,更无从认同上述结论。恰恰相反,半个多世纪以来,大陆当局以好战(韩战)和侵略(越战)、残暴(国内历次整肃异己的政治运动)和共产极权野心(高征购导致的大饥荒)自唾其面、自取其辱,撤除了那个标志,拆毁了那个里程碑。

国于天地,必有与立,即便党派更替,但江山依旧,人是中國人。可是,在这个付出过三百多万生命的国土上,这个打了十四年抗日战争、迁移首都、改变四万万人命运的天下,我们的“和平博物馆”在哪里?我们的“纳粹大屠杀纪念馆”在哪里?我们的“阿灵顿阵亡将士公墓”在哪里?我们前辈用鲜血赢得的尊严和光荣在哪里?

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有一个埋葬中美空军阵亡将士的墓地,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抗日空军阵亡将士实葬墓地。我对这个墓地的现状做过调查。它坐落在重庆南山,始建于1938年,是当年国民政府为埋葬、祭奠中美抗日空军将士而修建的。每年一度在国民革命军空军节,为将阵亡空军将士庄严下葬,举行隆重祭奠仪式。抗战时期中国最高军政当局年年到场,蒋中正及美国援华抗战空军将领陈纳德多次出席。那里是两百四十多名中美抗日空军阵亡将士血洒兰天的安息之地。1949年之后,这个墓地遭到过三次劫难。如今,这里蓬盛草密,林高荫浓,但是,这些阵亡空军将领尸骨无存,遗骸尽焚,碑坊棺木包括墓墙、祭奠堂、石阶悉数拆毁,周围环境彻底荒弃,连当年的路径也彻底化于荒山蒿草之中。所余是野岭树丛中几十个被掘开、掏空的大坑(合葬墓穴)。仅仅六十年,这个曾经世界瞩目的祭奠圣地,连正式的名称都丢了,剩下的是当地百姓口口相传的一个俗称,“空军坟”。
 
2005年8月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之际,重庆南山空军坟所在地的镇桂花村合作村的谢德华、卓国芳、陈德淑和贺保昌四位农民自发捐款,为当年埋葬这个阵亡空军将士的墓地刻碑。这块一米多高的大理石纪念碑坐落在重庆南山盘山公路边,成为这个中国最大的抗日空军阵亡将士实葬墓地拒绝消失的标致。

中国教科书至今不能公正对待抗战历史,不能还原抗战真相,不能正视中国国民政府抗战的功绩,当然也就不能保存中国抗战的遗址。美国把飞虎队飞过的柯特斯型飞机当作宝贝收藏,中国却有多少抗战遗址被就地毁灭?当年在昆明、重庆、成都等地机场起飞迎敌的美国老兵,近年来纷纷故地重游,到中缅印边境或中国境内凭吊亡灵,缅怀战友,回顾往事。然而他们面对的,除了极少数的碑座,只能是一个个残破的几乎消失的遗迹。座落在重庆南山上的文史档案馆,连当年墓地的死者名单都找不回来。重庆空军坟不仅遭到彻底破坏,也已经被青年一代遗忘。重庆市政府国土局新闻办年轻的工作人员,陈小姐听见“空军坟”三个字,不明白那是个“啥子东西”,在电话里小心确证:“空军坟?那个坟是坟墓的坟吗?”

除了我亲自调查的空军坟遭到彻底破坏,根据《澳门日报》在抗战六十周年发表的一篇社论,有关中国抗战各遗址的情况有如下的纪录:

抗战陪都重庆:巴南区南泉镇、刘家湾曾关押数百名日军战俘的监狱变成当地村民的猪圈和柴地;

当年抗战政府首都南京:中国战区侵华日军签字受降仪式所在地的南京原中央军校大礼堂早已风雨飘摇;

南京利济巷的亚洲最大日军“安慰所”已被拆除;

沈阳: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北大营遭到拆除;

徐州:日军当年关押中国人的地下水牢被列入拆迁计划;

广西:昆仑关抗日阵亡将士墓被夷为果园;

上海:闸北区,著名凇沪会战的抗日“八百壮士”坚守的四行仓库,已经变成了家具展示城;

还有黄埔区西藏南路123号,日军用来关押各国援华抗日军队的“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虽然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重点,但它作为日军关押虐待盟军战俘的历史见证特色,全然被一笔勾销……。

按照当今中国对美国助华抗战事实羞羞答答的态度,当年援华美军在中国四川、云南等地修建的各个机场,不会受到保护。这份中国抗战遗址被毁灭的纪录并不完全,内容还可延续下去。

侵略者祭奠他们的“英雄”之际,被侵略者却七十年如一日地掩盖抗敌的真相、扭曲抗敌的事实、拆毁抗敌的遗迹或任其风化。抗战全面爆发70年了,中国没能恢复民国时期的民族大义和精神气节,反而中断了刚刚开始的现代化进程,践踏了刚刚建立的现代民主国家的思想标准,丢失了它走向世界的文化凭据。

我的一位忘年交,八十多岁的美国老兵文达尔•菲利普斯(Wendall  Phillips),是抗战时期飞越驼峰、为中国运送军用物资的美国第十四航空队的飞行导航员。他为此曾经落入日本人手中,赤身裸体关押在上述上海黄埔区西藏南路123号,那个坐落在当年上海跑马场对面的“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大楼里。他在那里受尽折磨屈辱,九死一生。战后很长時間,一段时间里,他生活在日本人暴行的阴影中,见不得任何残暴,连她妻子在产房生产时的阵痛,他都“脸色发绿”难以支撑,孩子呱呱坠地之前,他倒成了医生照顾的对象。他始终避免对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妻子和父母,回忆自己遭日军虐待的經歷,直到后来得知并加入“中缅印战场老兵协会”,加入那个邮相似个人经历的集体。但是他对参加中国抗战无怨无悔,他说,美国帮助中国抗日,也是在捍卫自己国家的自由和独立。

 
援华抗战期间,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导航员老菲利普斯(左),驾驶C-46大型运输机一百多次飞跃驼峰,为中国运送军事物资,对中国充满感情。这是2005年9月中缅印老兵协会在华盛顿召开会议期间,他跟他的一位在美国出生的中国小朋友的合影。

在采访调查重庆空军坟状况的时候,我多次想拿起电话,征询他对重庆空军坟的现状的感想。终于没有问:我不忍把空军坟49年之后的遭遇告诉他。我不能想象他和他所剩不多的战友们,有生之年万一去到重庆,找见空军坟之后,站在那些被荒草败叶和竹子填满的大坑前,将如何感受。仅仅为了采访的平衡,为了征寻评论内容,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唯一的“外国人”,美国飞虎队、空军和十四航空队将领陈纳德将军的中国遗孀,陈香梅女士。

重庆南山“空军坟”有一个声音持续至今:被焚尸扬灰的阵亡将士中,有一位是黄埔军校毕业的空军上尉李景熙。他是在1944年异常残酷的湘西第四次会战中牺牲的。“解放后”多年来,李景熙的妻子不敢对人提起她的前夫。等到李景熙的儿子、在重庆工学院教书的李振宇在荒山野岭中找到空军坟的时候,他只能凭借幼年的记忆,在那些掏空的大坑中,大致确证父亲埋葬的位置。虽然尸骨荡然无存,棺木碑坊毁坏一空,墓地面目全非,李振宇每年仍旧固执地到那大坑前,为父亲焚香烧纸,长跪不起。在电话里为我描述父亲为国捐躯的英勇、被掘坟冢的屈辱、分尸扬灰的惨酷和冤屈,墓地颓败景象时,这位黄埔军人之后痛哭失声,难以止息。

重庆南山“空军坟”有一个景观令人奇异难忘:那些被掏空挖净的墓坑,状如望天长啸、不能合闭的大口。几乎每个大口里,都惊人地冒出双人合抱不围的竹丛。冥冥中我觉得,那些悲愤酷烈、不甘合闭的墓坑大口,就是不甘被宰割、被掩盖、被扭曲的历史喉咙;从那里直冲青霄、粗壮怒挺的竹丛,就是英雄牺牲之后被再度虐杀的悲吼,是那些无形灵魂发出的有形交响,是历史与文明自我更新之巨大能量的象征。虽然岁月黯然惨悴,人间无道,但苍天可凭;虽然风悲日曛,记忆可灭,但青史永存,公义自在。

 
被掘一空的抗日阵亡空军将士合葬墓。旁边和远处可见墓坑里窜出来的茂密竹丛。

七七抗战70周年之前,美国援华抗战老兵、第十四航空队的菲利普斯,通过电子邮件告诉了我一个英文世界广为人知、前不久去世的抗日时期中国女护士,王欢笑(音译:Huanxiao Wang,英文名Rita Wang)的故事。这位护士在美国援华运输驼峰航线附近一个战地袖珍医院工作,她是数千男子汉们流血牺牲的艰苦之地唯一的女护士,被他们誉为“驼峰天使”。王欢笑因为这段抗战历史,“解放后”经历坎坷,文革期间再被打成残废。长期以来,她对自己的那段经历闭口不提。直到迟暮之年,2004年,她希望看望重返云南美国空军基地凭吊战友、故地重游的那些他救护过的美国老兵,不得以对家人诉说了自己的经历。老人七七事变前一个月,以95高龄离开了人世,留下了自己打包完毕,准备带走的历史。也是因为这位老人终于开口,人们知道她几乎一生的遗憾得以释怀:一位她救护过的美国空军飞行员,那个战后由于一个偶然原因与她失去联系、再无消息的热恋中的情人,曾经到过她的家乡澳门寻找她的踪迹,终于无果而归,消逝在太平洋彼岸的茫茫人海。命中情人的书信,57年之前从美国发出,57年之后她才得到。江流横断处,沧海桑田!这个有关中国辉煌历史、黯淡现实、尾声微曦却戛然而止的传奇,传遍了世界——在截稿这段故事之后,我偶然发现,多家英文媒体在七七事变前后刊登了王欢笑的故事和她的死讯。她的消息更是传遍美国当年参加中国抗战的老兵圈子。事实上,大约自从对外发行的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刊登了这个故事,英文媒体就开始追踪她的消息,直至她2007年6月去世。

我们曾经在同一天空里抗击同样敌人,如今一样的光荣区别开两个世界。70年过去,他们祭奠我们的英灵,标举我们的光荣;我们凌辱我们的英雄之后毫无反省,却要掩藏毁灭光荣的卑鄙和光荣毁灭的悲哀。

在日本岛国日深日渐的对其神风敢死队的哀悼缅怀和敬祭中,回望故国深处,关于那场与人类自由休戚与共、与中国民族命运生死攸关的历史事件,两年来,确有破天惊雷,总无落地回声:

今日中共首都北京,卢百可(Patrick Lucas)主持的那个倾尽家财、征访中美联手抗日、“共享光荣”历史的浩大工程,历尽坎坷、艰苦卓绝。不知道这沉疴在身、不懂歇息的汉子是否还能挺住,如何在粮草持续告急的境况下,继续穿梭于太平洋两岸、游弋于两国各地官僚之间,奋力去拉住所剩不多、成批倒下去的老兵们的手,抢救那些正被带走的历史。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美籍教师卢百可先生(左)和“共享光荣”工作组成员,广西西宁电视摄影记者黄希翎先生(右),几年来足迹遍布十数中、美省、州,四处寻访在华联手抗战的中美老兵。2005年9月,他们再度自费到美国,采访美国“中缅印战场老兵协会”与会老兵。这是他们会议期间与本文作者的合影。

昔日国民政府首都重庆,王康领衔的八百公尺的巨幅长卷史诗国画《浩气长流》,正本清源、振弊起废、究通故统、慎终追远;图茂文密、史隆画雄、卷帙空前。一画并举中国近代史和美术史上两大奇观。为此画问世,主持人呕心沥血,身染沉疴;画家画肿了手脸,画瞎了眼睛;义工操劳异地时痛失独生千金……。如今这项千秋功德已然确立,传诸后世只待时光,却在“七七”70周年之际出展无门,只能装进铁匣,束之高阁。分明是洛阳纸贵的经卷,偏要埋葬为等待未来发掘的石刻!
 
王康先生(后排左三)和他的《浩气长流》画家们召开第八次工作会议。领衔画家之一欧治渝先生(后排左四)因视觉劳累过度,失去左眼。图片背景是正在绘制中的巨幅史诗国画长卷。慑于2005年夏。

——诺大中国,人口超过15亿,四处飞扬“盛世”的喧嚣,却看立国安民、来路与去向处,如蓬断草枯、凛若寒霜的古战场一样“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与故国遥远而相近的孤寂中,写下这些迟到的字,纪念那位去世不久的“驼峰天使”王欢笑和爱戴她的飞虎队、十四航空队中美联手抗日的英雄,纪念所有在抗日卫国战争中为自己民族独立、黎庶幸福而牺牲的中国英烈,祭奠他们铸造、我们毁灭的沉重的光荣。 

2007年7月12日凌晨于美国

(全文完)
原载《民主中国》2007年7月http://minzhuzhongguo.org/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132

  2010年7月14日 补记:一,据重庆晨报2010年1月4日报道:“重庆南岸区政府投资1300多万元,在南山原空军坟遗址上修复的空军抗战纪念园,昨天全面完工,将於1月中旬正式对外 开放。”如此,牺牲的空军将士们终於可以瞑目安息了。二,另一值得欣慰的消息来自台湾各大媒体:2010年7月7日抗战爆发纪念日,在大陆束之高阁数年的丶还原历史的巨制长卷“浩气长流”巨制长卷,经过再度打磨加工,应邀在台湾国家“国父纪念馆”首展,是为1949年後中国大陆民间首次丶独立丶公开对国民革命军在卫国战争中浴血抗战牺牲所表达的敬意和祭奠。参观人数一周之内已经过万,截至七月底展览结束,总共约十万人前往参观,创下该馆历次画展最高纪录。据前往布展并参加开幕式的王康先生说:众多当年抗战老兵相互搀扶而来,不少参观者在牺牲将士画像前下跪祭拜,泣不成声。所售相关书籍抢购一空。三,文中所述的“浩气长流”领先画家之一欧治渝先生因作画而失明的左眼,後经手术治疗,勉强复明。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