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星期二

土家野夫的《友谊赋》增补版

北明

 (注:此文十年前草就,十年后补记)


“古来圣贤皆寂寞,何况吾辈孤且直”,
在精致的按钮时代,一把只有买卖刻度的标尺无法衡量一个来之久远的异数。
         
    

 

     野夫写下这篇《友谊赋》起因于他为一位良心犯送牢饭。当时需要再有六人,每人出借5万人民币,凑够数目方解燃眉之急。时间紧迫,野夫情急无奈,只好上网。三句话说明需求,并出面自作担保人。这事悬,慢说野夫不能在网上细说其详,即便说了,谁愿意为一个素不相识的犯人自找麻烦?世无道,各人自保都勉为其难。

  结果出人意料:不到10分钟,金额凑齐了。

  野夫说,他一生没向朋友们开口言借,为救个义气兄弟,力有不逮,才向江湖拱手,就不一 一叩谢了。却又不禁叩谢道:以自己的自由换盲兄之自由的人,是为侠。鲁迅说,鲜有敢于抚哭叛徒的吊客,我们努力致敬于此,“天下还是义人多,老夫泪下感恩!“

  谢罢不休,野夫为素不相识的义举挥笔写下这篇《友谊赋》:

  人生天地之间,为万物之灵长,然其孓立斯世,何孤独而怆然焉!故上穷九天汗漫,下极八荒寥廓,唯求道义相一,志趣相投,心意相合者,引为知交。凡知交者,声气相求,甘苦与共,风雨同行;情义可比肩,不渝若金石,沧桑不变,历久愈亲,知交之见于世者众矣。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知交之见于雅士也;太白子美,诗酬歌颂,知交之见于骚客也;鲍叔管仲,隐鬻举贤,知交之见于庙堂也;玄德关张,义结桃园,知交之见于君臣也;如晦玄龄,杜断房谋,知交之见于同群也;正风曲洋,琴鼓箫和,知交之见于江湖也……芸芸众生,悠悠万古,其所不胜尽举也。知交相对,畅叙款曲,须有酒也!或细斟慢饮,浅唱低吟,或鲸倾豪吸,笑谈风云,人生之乐也。一切万有,缘起缘灭,人生聚散,世事浮沉,所赖情义相牵于寸心,知交守望于斯世。感恩惜缘,人间有爱;玉壶冰心,知交有情。如歌岁月漫漫,如酒情怀弥珍,愿与天下义人,且把杯酒,飞歌楼头,饮尽万丈红尘。

   德国文学家席勒当年也有一首诗作源自友谊,内容歌颂人间知己,感恩圣善之源,激发苦难中人的尊严,倡导亿万众生不分彼此,团结成兄弟。美好的情操,纯净的善意,欢乐的情感从诗句中奔涌而出,感动德国,影响经久不衰,这首诗题为《欢乐颂》。诗的背后也有一段真实经历:席勒本人因剧本《强盗》受暴君迫害逃亡曼海姆城,负债累累,贫病交加,四处碰壁,走投无路,正辛酸绝望时,收到克尔纳从莱比锡的来函,邀他前去避难。此后席勒受到克尔纳及其好友物质与精神上的帮助,痛感人情温暖、生活美好,由此伟大的诗章喷涌而出。此后两个世纪以来,《欢乐颂》持续激发音乐家们的灵感,先后为此写成的音乐作品超过一打,其中包括舒伯特的的三阙歌曲、柴可夫斯基的管弦乐。作曲家贝多芬时年十六岁,却用了一生时间感受诗所承载的真挚友情和欢乐魔力,最终在他的第九部交响乐中纳入这首诗的精华,并为此破天荒地在最后乐章中使用人声替代器乐作结。这就是举世闻名、脍炙代代人口的贝九终曲大合唱《欢乐颂》。

  席勒的诗作成为贝多芬的歌词,终于传入大陆,诗作和歌词是邓映易先生翻译的。邓映易我的大学老师,中国著名音乐家,她译配词曲的《外国民歌二百首》曾经风靡乡野,让一代革命知青确认了自己的人性。是她使贝多芬五线谱上的德语歌词转换成汉语,壮阔瑰丽的波浪巨浪顿时拍击中国的古老人生,只需要心中有神:“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在你光辉照耀下面四海之内结成兄弟。”这部交响乐是贝多芬的抗鼎之作,也是他一生音乐创作的绝响,首演后不久他撒手人寰。

  人类美好情感息息相通。多年以后,中国作家野夫不期然写下《友谊赋》,同样的激情,赋中没有西人上帝的眷顾,却有岁月深处中国文人骚客、庙堂君臣、江湖好汉、同道群朋的泣血知交;同样的感恩,赋中没有虔敬的仰望,却有永恒的歌酒情怀覆盖人间红尘万丈。《友谊赋》毫不逊与席勒的《欢乐颂》,其背后的故事更动人:同是赞颂友谊抒发欢乐,席勒是友谊的受惠者,是被帮助的人,野夫不是,野夫是友情的奉献者,也是帮助的呼吁者、提供者。席勒因困境中获得帮助表达人间欢乐,野夫则为能够提供帮助而赞美“抚哭叛徒的吊客”,感恩素不相识的义举。

  论世知人,一个为救助落难弟兄成功而欢乐到情不自禁写诗作赋、把酒飞歌的人,只能是一个秉性良善、心灵高贵的人,这是装不出来的。《友谊赋》的故事和那些通古达今的文字,是民间良知犹在的写照,也是野夫人格清誉在大陆的不证自明。

  前不久(2014年)在舍下后院采访野夫,听他在摆谈中国江湖苍生、民间义气及其精神资源和传承流脉。此前知道他是风檐展书读的书生,此后来知道他义行江湖的侠士。他一诺千金,布公好义,知白守黑,其来有自:初是天性使然,后来是他自觉选择的“思考过的人生”,是读旧时经典,见贤思齐的结果。他人在峣皎处,经不住现代商业契约合同的字面矫情,易折易污,但是经得住天地良心的审核,独对夕阳。“古来圣贤皆寂寞,何况吾辈孤且直”,在精致的按钮时代衡量一个来之久远的异数,与时俱进的人们往往用错标尺。所谓异数就是不合时宜,是旧中国、好中国、民国中国的精神余脉和被压制到底的民间气象残影,那把只有买卖刻度的尺子无论如何量不对尺寸。


  陈奎德撰写一副字轴赠送土家野夫:“理失求诸野,魂坠觅楚夫。”
左起孔捷生、王康(已故)、北明、郑义、野夫、陈奎德。摄于20144月郑义、北明家宴。

       席勒时代的德国虽然被个人主义启蒙,依然动辄要跟上帝摔跤,他们没有把自己文化的神圣来源扔出伊甸园。当今大陆社会则早已奉金钱为上品,连夸人超凡脱俗都得以该人拥有黄金万两为前提,“贫贱不移、富贵不淫”之祖训已被剥皮抽筋剁烂扔进了地沟油,“慎终追远”之民情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就等同于“罪大恶极”。三百多年前顾炎武就有“亡国”与“亡天下”之分野和警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天下”者,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和基本信条。纵观历史,国家朝代更迭自古有始无终,而百姓的“天下”依然故我,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民国出局,四九易帜。及至今日,世人皆知中国民族道德精神从上到下集体沦陷,“我国”犹在,而“天下”始衰。自古传承到民国、保留在台湾、传播到日本、南韩、新加坡的中华元气还能恢复吗?

  野夫的《友谊赋》是空谷足音,来自覆巢之下的瓦釜雷鸣,吟诵之际,哈维尔的一则断言如复调一般同时回响耳边。——针对传统价值在欧洲红色逆境中的衰败,哈维尔成竹在胸,他曾经说:只要自由降临,传统将会很快恢复。诚哉斯言,不仅捷克,东欧各国上个世纪最后十年的转型证明了这是一个真理。各民族都有自己生根立命的核心价值,中国民族文化土厚水深,养育出无数志士仁人、往圣先贤。而今古道依旧照颜色,“天下还是义人多”,“新文化运动”和 “破四旧”的文化之革命后,拜物教的新文化虽然洪流滚滚,改造中华地貌,没能把民国以前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冲决殆尽。

  贝九首演一百六十五年后,冷战建立的欧洲铁幕倒塌,全球五亿人获得自由。以诗作《欢乐颂》为基调的贝九《欢乐颂》在德国再度上演。乐队由六个交响乐团和三个合唱团构成巨大阵容,前无先例;演奏家演唱家分别来自两个从前对立的阵营,后无来者;指挥则是美国享誉全球的伯恩施坦。这位指挥家把终曲大合唱《欢乐颂》更名为《自由颂》,上合天意,下契民愿,在封闭了二十八年的勃兰登堡门前现场演奏。这是近代史上绝无仅有的人类文化事件,二十个国家电视现场直播。但是这震撼全球的人类自由庆典没有“我国”的参与,甚至没有“我国”的听众,一个都没有,中国全然不知有此事发生,虽然中国最有资格、也最应该加入其中。

  所幸《友谊赋》和背后的故事是“天下”衰而未亡的实例,弥足珍贵。古训不传,可访乡野,世道不昌,回望柴门。传承这种“民情“,守护我们的"天下",未来会有一天,中国的《友谊赋》作为西方《欢乐颂》的兄弟篇,将突破人自为墙的社会冷漠,打破嫉贤恨能的世俗愚蠢,消解阴险卑贱的庙堂邪恶,回应勃兰登堡门的庆典,奏响中国民族文明复兴的自由之声。

 

                                                                                              2015212日 严冬寒气逼人
                                                                                                             202566日 补记                                           

      土家野夫在华盛顿市区韩战纪念碑园。碑文是“自由不是无价的”。北明摄于20144月。